省科学院优秀中青年科技工作者

自然与生态研究所朱世兵事迹

朱世兵参加工作以来,先后完成了硕士和博士学业,曾在加拿大阿尔伯塔大学、北阿尔伯塔理工学院和俄罗斯科学院谢韦尔佐夫生态进化研究所进修学习,提升自身水平。

2016年研究所成立“中俄生态联合创新研究中心”后,他带领团队同俄罗斯“普京虎”团队合作共同开展黑龙江省东北虎潜在生境研究,其科研成果“小兴安岭东北虎栖息地质量与分布”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自然与文化遗产空间技术中心(HIST)十年十大代表性成果之一。被聘为中国林学会自然保护地与生物多样性分会理事、黑龙江省动物学会理事、《兽类学报》青年编委、中国猫科动物研究中心专家组成员、世界自然基金会东北虎专家委员会成员、CATS全球老虎保护地管理标准中国专家、黑龙江省自然保护区评审委员会专家委员等。

秉承为科学研究奋斗终生的理想信念,朱世兵带领科研团队,克服种种困难,在科研道路中砥砺前行。冬季是野外调查的高峰期,大小兴安岭冬季白天的温度都可达零下30度,积雪厚度经常过膝,极大地增加了野外调查的难度。每一条调查样线,都是在寒冷、疲劳和忍耐中坚持完成的。夏季森林内的闷热和数不尽的蚊虫叮咬,使得调查比冬季的寒冷疲劳更加难以忍受。由于长期在寒冷的环境中超负荷工作,朱世兵的膝关节已经出现积累损伤,进一步增加了野外工作困难,但他一直认定只有亲临现场,才能真实了解野生动物及其生境,进而理解动物与环境的相互关系。参加工作20年来,通过一条条调查样线,基本走遍了大小兴安岭,绘制出精准的野生动物栖息地数字地图,为东北虎等濒危物种的保护管理提供了可靠的依据。

朱世兵主持各级科研项目20余项,其中国家对外合作项目4项,省级项目6项,并获世界自然基金会(WWF)支持6项;获各级科技奖励3项;发表文章20余篇。提交政府工作报告1份并被采纳,发表《人民日报》内参一篇。作为团队负责人,带领野生动物保护团队首次从时间、能量分配的角度阐述了野生动物行为与栖息地之间的关系;同俄罗斯“普京虎”团队合作,率先开展了黑龙江省东北虎潜在栖息地研究,首次对小兴安岭东北虎及其猎物种群生境进行了全面调查,利用遥感大数据结合实地调查精准解译东北虎及其猎物种群生境现状,并基于卫星监测数据分析识别了小兴安岭东北虎跨境迁移生态廊道,开创了生境现状-栖息地质量-多物种共存的东北虎及其猎物种群环境容纳量研究模式;编制了中国东北虎栖息地恢复指南,为东北虎及其猎物种群的保护和恢复提供了准确详实的科学基础。通过国际合作,将研究所动物生态科研水平提升至国际前沿行列。